人们总是在第一时间,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是非,去赏美丑,去悟喜乐;这显然是本然现象,我又何必“画蛇添足”般的多此一举,去思考一种天经地义的本然存在。
人们也总提倡,要尝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,思考与审视;所谓的换位思考,谈何容易?就如我在酷狗有声电台“FM白加黑”里头,听到DJ莫浅所说的一段文:“这个世上,压根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儿。”一样,引起我久久的沉思。
虽然我想表达的,与莫浅所读的这段文,有着本质上的区别,可我还是想从这段文的故事中,得到些许的启发,哪怕只提炼出丁点。
如此连篇累牍的叙说,我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呢?既然明白了,所谓的“换位思考”不太接地气;“感同身受”压根就没有!那我还是要写这首让历史周喜爱不已,而我不算太心动的歌。为什么呢?也许我想尝试,也许我想证明。哪怕探索的触须不够“深入”,哪怕只证明些擦边角的“形态”,我也非常愿意,并乐此不疲。
透过努力尝试的“换位思考”与“感同身受”,我在悟着《沙龙》中,所传递的情感。
影人通过镜头,将触及的生活百态,吸纳、归类、酝酿,继而转化为影人独有的人生观。一张照片,就是一个故事,悲欢离合,生老病死;一张照片,就如一个舞台,生旦净末丑,长腔短调轮番上阵;一张照片,就像行走过的一条路,前者存在纸片上,后者留在记忆中。
故事自然有核心突出部分,舞台也定有重磅之戏,记忆之路当然也有无法磨灭的精彩凿痕,影人想“说”什么?是想“说”照片有着神奇的魔力吗?它可以囊括一切代言因素,它是可做里程碑式的见证。
而历史周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呢?除了欣赏陈奕迅那洒脱不羁的嗓音,我想,更多的是喜爱用歌里影人的视角观世界吧。那真挚与感性的流入,以及对待生命的昂扬激情,还有看透世事的淡然心境。
无疑,历史周的心,也是广的,身处有限平方的居室,心却向往广袤无际的苍茫大地。
男人视角,终究与女人不同,更与我这类如历史周所戏称“女生版屈原”不同。我对《沙龙》,最为打动我心的部分,是最后一句:何来——尘埃飞舞!
看似空灵的语句,却能引发久久的思索,我想,这定是内涵所在!
评论